定西通渭:“三注重”打造人才工作“新引挚”

近年来,通渭县积极实施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通过在“拓展方式、固本强基、创新思路”方面的持续发力,着力打造人才工作“新引挚”,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
注重“拓展方式”,多种渠道“引”人才。一是制定政策规范。先后制定印发了《通渭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》、《通渭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》、《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》、《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》和《通渭县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》等系列规范性文件,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管理机制,促进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最大化。二是拓宽引才渠道。坚持“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”的原则,采取事业单位招考和“教育人才签约聘用、卫生人才人事代理”相结合的方式,先后招考引进教育、卫生类大学毕业生53名,招聘引进急需紧缺教育人才7名、医疗卫生人才64名。三是创新引才方式。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工作方法,积极落实《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》和《东西部扶贫协作“千人培训”计划》,邀请福清市43名教育、卫生、农技、商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支教支医和农业帮扶,选派县内138名教育卫生人才赴福清学习交流,组织两地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进行考察交流学习培训5次2060人,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。
注重“固本强基”,多措并举“育”人才。一是严把职称评定。对在县属单位工作满1年经历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定为副高级职称,乡村单位工作的直接聘任为副高级职称;对在在县属单位工作满2年经历的硕士研究生考核评定为中级职称,乡村单位工作满5年且年度考核均合格的直接申报为副高级职称;对本科学历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晋升职称,有效提升职称评定工作的含金量。二是强化技能培训。围绕全县“6+4”特色产业发展体系,积极开展“畜草、金银花、花椒、苹果、中药材”等特色产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6期1345人,培育金银花产业人才40名;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“六项计划”,为全县198个村全覆盖选派科技服务团和科技特派人员,举办惠农政策宣讲150余场次,提供科技信息服务40余条,开展技能培训16期980人次,全力推动人才队伍总量大幅提升。三是深化创业扶持。坚持政府主导,以项目帮扶、社会和个人参与的“多元化”的工作经费投入机制,探索实施英才归心“通渭家园”工程,进一步优化政策、资金、待遇保障,有效吸引通渭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,施展才华、建功立业。
注重“创新思路”,多维角度“暖”人才。一是人才引进方面。坚持“按需引进、精准引进”的原则,精准引进一批教育、卫生、农业、广电媒体等方面急需紧缺专业人才,优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,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、产业一线聚集。二是人才培养方面。积极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采取“一对一、一对多、面对面、手把手”的对接指导,着力破解“盲目引进”与“水土不服”、“老幼断代”与“青黄不接”的人才发展窘境。2020年以来,先后培育高级农艺师1名,市级教学骨干1名,县级教学能手3名,年轻后备人才2名,业务骨干15名。三是激励保障方面。针对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、高级技师和博士研究生,试用期满后一次性给予20万元安置费;“985”、“211”“双一流”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后一次性给予10万元安置费;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、教育部直属公费师范生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医学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满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安置费,“985”、“211”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满后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安置费。
【来源:定西党建网| 编辑:陈作喜 | 编审:安 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