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洮县“两去两拉”激活党群服务中心“新”动能

今年以来,临洮县针对部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“院墙高、门槛高、隔断多”等问题,采取“去围墙、去隔断、拉距离、拉感情”的“便民惠民”模式,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回归服务群众的本源,激活党群服务中心“新”动能。
“去围墙”:打破有形无形界限,让阵地“烟火气”扑面而来。深刻把握党群服务中心“服务群众、凝聚群众”的定位,以“物理破冰+心理破冰”双措并举,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“封闭式堡垒”转型为“开放式共享”。不仅拆除院落围墙、栏杆等实体阻隔,还将中心广场、活动室等空间向群众全时段开放,通过打造“开放式服务空间”,将党群服务中心从“办公场所”变成“公共客厅”,打造成为群众想来、愿来、常来的活动场所。同步推动多部门联动发力,在闲置空地增设健身器材、户外座椅、老年棋牌桌等便民设施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党员群众开展健身、休闲、娱乐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,提高了党群服务中心群众使用率,实现阵地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。
“去隔断”:打破条块分割壁垒,让服务“一站式”精准送达。针对以往党群服务中心“部门各管一摊、群众多头跑路”等问题,采取“资源整合+功能融合”方式,全力推进“一中心管全域”服务体系建设,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壁垒。在纵向功能整合上,构建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,积极协调民政、医保、残联、社保等8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,推动资源下沉服务。统一设立“一站式”服务窗口,让社保查询、医保报销、救助申请等36项高频业务流程,实现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办理”,确保高频事项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在横向功能整合上,着力破解“党建活动与民生服务两张皮”问题,对党群服务中心内的党员活动室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文化活动室等功能室进行整合,实现“功能完善、一室多用”,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。
“拉距离”:推动服务触角下延,让联系“零距离”扎根基层。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“坐等上门”向“主动下沉”延伸,坚持运用24小时微信群响应机制,建立“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党员接单”模式,群众只需要在微信群“下单”,党群服务中心就对群众“下单”需求进行分类评估,明确责任人和时限,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主动认领任务,上门服务。每月中旬,“移动办公桌”直接开进田间地头——洋芋地里、黄芪垄旁,工作人员现场为农户丈量土地、育苗指导、答疑解惑。还将中心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一线,建立“党群服务中心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农机服务站和农资供应点,积极邀请专家学者、种植达人,常态化开展农技培训,大力推广“供销主导、各方参与、统一运作”合作社运营模式,为村民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。
“拉感情”:增强情感纽带黏度,让党群“心贴心”越走越近。以“情感共鸣”为切入点,围绕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与“喜怒哀乐”提升服务水平,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凝聚人心、温暖群众的“暖心磁场”。在日常服务中,针对辖区少年儿童暑假“看护难”等问题,组织返乡大学生在党群服务中心支“小课桌”,通过作业辅导、趣味绘画、创意手工、科普探索等,多元化的兴趣课堂,让党群众服务中心华丽转身,成为孩子们乐享成长、家长安心托付的温馨驿站。在情感链接上,充分依托“爱心临洮·结对关爱”行动,进行“结对认亲”6242对,通过“面对面交流、心贴心沟通”,与结对关爱对象拉家常、话冷暖、交心声、诉真情,帮助结对对象解决“秋收缺劳动力”“农产品销售难”等实际困难1440个、落实政策3470件,资助资金42万余元,让结对对象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。